论文题名(中文): | 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转归情况及预测模型研究 |
姓名: | |
论文语种: | chi |
学位: | 硕士 |
学位类型: | 专业学位 |
学位授予单位: | 北京协和医学院 |
学校: | 北京协和医学院 |
院系: | |
专业: | |
指导教师姓名: | |
论文完成日期: | 2025-06-26 |
论文题名(外文): | The Transition and Prediction Model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Chinese Adult Women |
关键词(中文): | |
关键词(外文): | Urinary incontinence Predictive model Machine learning Remission Risk factors |
论文文摘(中文): |
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(Urinary Incontinence,UI)的转归情况,分析压力性尿失禁(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,SUI)、急迫性尿失禁(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,UUI)和混合性尿失禁(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,MUI)三种亚型的症状缓解、亚型转换及持续存在的变化规律,同时深入挖掘影响中国成年女性UI转归的关键因素。此外,基于机器学习算法,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、随机森林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型,构建并验证适用于中国成年女性UI转归的预测模型,为临床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、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、提升UI临床缓解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。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实施的“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”。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,从中国六大地理区域中随机选取6个代表性省份,纳入年龄≥ 20岁、在当地连续居住至少5年且基线调查时患有UI的女性,排除妊娠期女性及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的女性。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.0和R 4.4.2软件。分类变量数据的特征用频数(百分比)描述,连续性变量数据根据其正态性用平均值±标准差或中位数(四分位数间距)表示。采用Pearson χ²检验比较收集得到的不同变量(如年龄、地区、民族等)对UI缓解、SUI转归、UUI转归及MUI转归的影响,将P < 0.10的变量纳入模型。分别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、随机森林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型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UI转归预测模型,使用五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性能,评价指标包括ROC曲线下面积(Area Under Curve,AUC)、准确度、灵敏度、特异度等。另外,采用基尼指数平均下降量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;对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置换重要性排序。 研究结果 1. 研究共纳入4 695例UI女性患者,中位随访时间4.0年,平均年龄52.6 ± 13.9岁。各UI亚型中,最为常见的是SUI,占比55.8%(2 620 / 4 695);其次为MUI,占比32.5%(1 524 / 4 695);数量最少的是UUI,占比11.7 %(551 / 4 695)。UI 4年缓解率为49.0%,年均缓解率为12.3%,SUI年均缓解率为12.6%,UUI年均缓解率为13.3%,MUI年均缓解率为11.3%。 2. 平均每年有0.3%的SUI患者转化为UUI,4.0%的SUI患者转化为MUI;平均每年有7.6%的UUI患者转化为SUI,8.6%的UUI患者转化为MUI;平均每年有7.7%的MUI患者转化为SUI,1.8%的MUI患者转化为UUI。 3. 年龄增长、肥胖、慢性咳嗽及糖尿病等因素是UI症状持续的关键危险因素。 4. 在UI缓解模型中贝叶斯网络模型表现出最佳性能,AUC为0.669;在各亚型转归预测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展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,AUC值均超过0.7,最高达0.976。 研究结论 1. UI各亚型转归情况具有显著的差异,其中UUI患者4年缓解率最高,SUI次之,MUI最低。 2. 研究进一步证实,年龄增长、肥胖、慢性咳嗽及糖尿病等因素是UI症状持续的关键危险因素。 3. 在构建预测模型的过程中,随机森林算法在多种亚型转归预测中展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,其在处理非线性关系和高维数据方面的能力,为复杂转归模式的解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;logistic回归模型则凭借其显著的临床可解释性,更适合于基层医疗场景中的初步风险评估。 |
论文文摘(外文): |
Objective |
开放日期: | 2025-06-26 |